![]() |
膜法回收青霉素工藝中苯乙酸
苯乙酸是醫藥、農藥、香料等有機合成的中間體。在醫藥工業中用于青霉素、地巴唑等藥物的生產。苯乙酸經氯化、酯化得到α-氯代苯乙酸乙酯,用于稻豐散和乙基稻豐散的生產,這兩種農藥是廣譜性有機磷殺蟲劑。苯乙酸本身也是農藥植物生長刺激素。苯乙酸廣泛存在于葡萄、草莓、可可、綠茶、蜂蜜等中。苯乙酸在低濃度時具有甜蜂蜜味,在1ppm以下仍具有甜味,是一種重要的香料成分。苯乙酸還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
外觀與性狀:白色粉末,有特殊氣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氨水。
2018年之前,青霉素G鉀鹽結晶母液處理工藝為:添加青霉素裂解酶,將青霉素G鉀鹽裂解成6-氨基青霉烷酸(即6-APA)及苯乙酸,苯乙酸經乙酸丁酯萃取后,使用氫氧化鈉調節pH值 至9~10.5,將苯乙酸轉化成苯乙酸鈉,然后在100~110℃經常壓蒸餾后,得到苯乙酸鈉脫酯液,然后使用10%雙氧水和3‰活性炭脫色,然后經過蒸發結晶和晶體重熔后回套青霉素發酵工段。上述工藝中的苯乙酸鈉脫酯液的處理過程需耗費大量的活性炭和雙氧水,導致運行成本高昂,且苯乙酸鈉結晶后的母液因味道大,不能直接排放,只能焚燒處理,具有整 體工序繁雜,廢液和廢料多的缺點。
2019年之后采用同舟縱橫(廈門)流體技術有限公司處理青霉素G鉀鹽裂解后產生的苯乙酸工藝,大大提高了苯乙酸回用率,降低了運行成本,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