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離交與固定床的區別
固定床
傳統的離子交換和色譜分離單元是采用固定床的形式進行操作的,由于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固定床只有中間約三分之一的部分為傳質區,處于工作狀態;而處于傳質區上方有三分之一部分為不工作的飽和區;以及傳質區下方有三分之一不工作的新鮮區,因此存在著樹脂的利用率低,整個床層只有傳質區的少量樹脂在工作,大部分樹脂處于非活性的閑置和等待狀態的弊端,不能連續工作。
移動床
連續移動床是在固定床的工作原理上進行改進,其把大的固定床經微分化,即把飽和區、傳質區、新鮮區也分成許多小單元,當工作的時候,人為把其分為傳質區、飽和區、再生區、清洗區,每個小單元行使不同的功能,當傳質單元達到飽和后自動轉移到飽和區,而飽和區經過淋洗后進入再生區,再生后的單元進入清洗區,清洗后即為新鮮的傳質單元進入傳質區,如此循環以達到連續生產,把固定床單一時間內只能執行單一操作,變為單一時間內同時執行多個步驟操的連續工藝過程。操作效果,而且由于樹脂失活后及時進行再生,而使樹脂避免長時間浸泡和污染。
連續式離子交換系統
連續式離子交換系統SEPTOR正是根據這一概念而設計的。如圖三所示,它將固定床傳質區橫切為若干個小段,每一段做成一個獨立的小樹脂柱,這些小樹脂柱依次排列,和固定床中的情況一樣,物料則按照1、2、3、4、5 的順序依次通過各個小樹脂柱。但不同的是,當1號柱吸附飽和后,可以立即離開吸附區送去再生,而5號柱是已經再生好的新鮮樹脂,則補充進入吸附區,從而將一個間歇的過程變成連續的過程,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連續移動床工業系統被設計為:這些小樹脂柱(通常為20或30個)按環形布置在一個轉盤上,轉盤由驅動系統推動旋轉,以帶動樹脂柱轉動。而在樹脂柱的中心部位設置一分配閥,分配閥由固定端和旋轉端兩部分構成,固定端和旋轉端上開有相同數量的槽口。旋轉端的槽口由管道分別和各個樹脂柱連接。固定端的槽口則與進入和排出系統的物料管道相連。